文:奇妙 圖:wavegarden/surfnews
近幾個月,韓國人造浪的話題非常夯,隨著去年11月QS1000的韓國浪池比賽,那下雪的場景絕對令人難忘,讓我們從幾個關鍵數據,一窺西班牙公司Wavegarden如何在全世界攻城掠地:
*巴西是南美第一個興建人造浪池的國家,而巴西第二個人造浪池Surfland近期才剛盛大開幕對外營運,擁有兩次世界冠軍頭銜的Filipe Toledo隨即大動作宣布即將和Wavegarden聯名興建巴西的第三座浪池,取名叫做 Beyond The Club,預計於明年2025開幕。(小編好羨慕巴西人啊)
*目前歐洲有三座人造浪池,除了技術擁有者Wavegarden公司的母國西班牙之外,英國和瑞士各有一座。
*澳洲第一座人造浪池Urbnsurf已在墨爾本營運中,今年2024即將在雪梨開幕第二座Urbnsurf浪池。
*南韓擁有亞洲最大的人造浪池Wave Park,能造出的浪型種類數甚至超過澳洲。
不讓Kelly Slater專美於前
WSL CT巡迴賽事裡的人造浪池Surf Ranch,其實是由Kelly Slater成立公司,工程師耗費十年的時間做出一台能沿著軌道行駛並造浪的水翼車,安裝在原本給滑水運動使用的人工湖上,後續再加以改良而成。現今WSL已擁有此公司大部分的股權。
而西班牙公司Wavegarden則採用完全不一樣的技術,並在前期就和大量頂尖衝浪動員合作(包含Filipe Toledo)進行訓練和測試改善,再將技術推往全世界。目前西班牙的浪池依然是私人未公開的,將持續作為其研發基地使用。
雖然全世界已經有七至八座浪池是採用Wavegarden的技術,但因各地經營者各自取名而缺乏突出的記憶點,這也讓其與Filipe Toledo聯名宣布下一座浪池的誕生,變得有趣且讓人期待。也許未來我們會用Kelly和Filipe之名來代稱這兩種不同的造浪技術。

到底人造浪池會帶來多麼巨大的改變?答案已經顯而易見。Wavegarden提供給經營者的不只是建造浪池的技術,還包含具有AI智能追蹤的攝影系統CheckMySurf,讓運動員和消費者可以直接從浪池旁的大螢幕上即時看到動作影片和分析,不僅有助於提升訓練效率,後續還能購買4K影片帶回家。
這樣的訓練方式已經是世界各地很多衝浪選手的現況。還記得甫在巴西辦完的ISA 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嗎?台灣的青少年選手在這一場比賽拿下史無前例的佳績,於此同時,西班牙選手Hans Odriozola也替其國家摘下隊史上第一座U16金牌,而其父親,正是Wavegarden的創辦人之一。西班牙在重要比賽上要打敗美澳日等強國並不容易,這面極具歷史意義的金牌,已經成為人造浪池重要性的強力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