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泰 圖:mentawai surf
「敲醒世界浪人的一條法令 想衝浪先給錢」
2015年 明打威群島 頒布了衝浪稅法令,任何登上群島的人都要先繳上76美元 換取15天假期。 明定租賃船隻的價格、也限制每個船衝浪點的人數上限(40-60人)。在當時世界衝浪圈掀起了很大的討論: "可以對浪點收錢嗎?"
在這法令頒布之前,當地的船家與衝浪店都是處於混亂的狀態,隨地喊價的租船費用,過度擁擠的浪點,貧瘠的基礎設施,讓整個群島都處在被觀光客消耗的狀態。
最大群島西比路島只跟花蓮差不多大小,人口數卻只有花蓮的1/4,不難想像當地對於突然湧入的衝浪客們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能任由人們剝削、過勞工作。

「七年時間過去 我們有比較好?」
在明打威群島11個管浪地點,我們挑選了5家衝浪店進行訪問,幫讀者們做出總結: 這麼多年過去基礎建設有變好,但實際這些錢多了多少,有幾趴回饋到當地社群: 我們不知道。
這就是群島目前的狀況,印尼政府在2021的貪腐指數名列96名 (台灣 25 中國66 伊索比亞 87),在網路上你不能找到任何詳細的財政報告,當地的觀光局官員也常傳出貪汙被抓。衝浪稅本身雖然對個人並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只可惜這樣的美意我們不能確定有沒有被正確的使用。

「借鏡明打威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近年來,台灣衝浪人口數與比賽頻率逐漸增加,各個浪點都開始會有假日擁擠的症狀,我們能從當地人口中感受到無奈與憤怒,屬地主義跟良好的下浪規則都時常被提起討論。 增加稅收、限制水中人數,以出入口作為管理這都會是不錯的方向。透過較為成熟的財政透明報告,我們可以確定稅收有被妥善使用,而浪點的管理則有賴各店家嚴格訂定出適合人數。
畢竟一星級餐廳都需要訂位了,完美的鏡面浪是否也能接受訂位預約呢?
